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优选3份) 由会员“飘落的叶”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2: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正文】篇1: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等人在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
A。波斯纳
B。科顿
C。布鲁巴奇
D。加涅
2。下列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的是(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竞争性
3。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4。(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5。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由www.网友投稿]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一般
7。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 )主角。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8。弗洛伊德提出的遗忘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按认知与期待理论,( )。
A。动机力量一效价×期待
B。动机力量一抱负x期待
C。动机力量一效价×目标
D。动机力量一抱负×目标
11。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12。统筹安排学习时光,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利用红色能够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4。(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5。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我所认同的思想和自我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16。以下情景中,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A。呈现厌恶刺激
B。公开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
C。消除敏感反应
D。消除肌肉紧张
17。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此刻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1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
A。问题行为
B。教学行为
C。学习行为
D。操作行为
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0。应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生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帮忙学生构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2。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文艺作品赏析
3。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演唱
B。文学创作
C。打球
D。运算
E。开车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
B。同化
C。转化
D。顺应
E。评价
5。教师应采取( )措施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A。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景
B。培养群体认同感
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
D。构成群体成员归属感
E。给予学生赞许与鼓励,构成力量感
6。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
A。进取关注
B。询问
C。尊重
D。真诚
E。同感
7。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排除相互干扰
C。多种感官参与
D。提问
E。碱线
8。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 )阶段。
A。选择
B。认同
C。理解
D。赞赏
E。行动
9。CAl的优越性体此刻( )。
……此处隐藏16843个字……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必须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必须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并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梦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主角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供给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必须年龄阶段所构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本事最适宜于构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资料,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一样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一样层次和资料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能够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本事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本事。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构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经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坚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主角不包括:服务者主角。
88、联合国大会所经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主角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此刻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经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理解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主角,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资料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小编简评】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优选3份)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网友评价】作者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文档为doc格式